近日,一位游戏主播在直播间里参与了某购物平台的砍价免费拿手机活动,直播间用户多达6万人,用了两个多小时砍价,依旧没有成功拿到手机。
有网友估算,应该都砍到小数点后边六位了。
该直播间因此登上了平台热搜,主播致电购物平台客服,在几万名观众的见证下,客服竟然直接挂断了电话。
事件发酵后,某购物平台发文进行了回应,文章内容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真正参与砍价活动的人,没有6万那么多,已经给主播补发了优惠券,寄出了手机。
3月19日晚上,主播称自己收到了手机,但觉得整个事件很离谱,下播之后自己都没有打开过某购物平台APP了,不知道是怎么成功的。

高数课上求极限也就图一乐,真求极限,还得看某些比狐狸精还精明的生意人。
主播的经历,堪称优秀的推辞理由,下次再有七大姑八大姨发链接要求帮忙砍价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新闻发出去了。
几万人都砍不下来,我一个人能帮上什么忙呢?
这类行为,是否涉嫌违法呢?
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砍价活动的流程和性质:打开APP,会弹出“免费领取商品”的链接,用户点击后,会提示邀请XXX人,可以免费拿到东西,这个XX,可能是6人,也有可能是9人或其他数字,但真正操作起来,永远会差那么一两个人。

在砍价的过程中,用户会邀请亲朋好友下载APP,这实际上是为某购物平台在免费做宣传。也就是说,就算是拿到了东西,也是用自己的精力、时间、人脉换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0元购。”
按照《规范促销行为暂定规定》,经营者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向满足一定条件的消费者提供奖金、物品或其他利益的,属于附赠式的有奖销售。
而《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6条明确说明,经营者举办有奖销售的时候,应该明示奖品种类、中奖概率、兑奖方式和时间等。
如果真如主播和网友所说,邀请了几千人、几万人参与活动,仍旧没有成功,那就说明某购物平台在利用不透明的规则,获取消费者的精力、关注与人脉,却故意不交付等价物品,涉嫌欺诈消费者和虚假宣传。

但这也只是理论而已,实际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2021年,有一律师也参与了这个购物平台的砍价活动,他发现总是差0.09%,认为购物平台涉嫌欺诈,提起了诉讼,引起了热议。
在舆论的压力下,购物平台想的不是如何改善问题,积极回应,而是向律师的主管机关进行投诉。
据律师所说,3个月内,已经被投诉了4次了,某购物平台都快把有恃无恐这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某购物平台上的东西,看起来一般比较便宜,平台在成立之初,瞄准的就是下沉市场,买家多为小城市、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这些人没有足够多的法律知识,甚至完全没有维权意识,某购物平台操作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购物平台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的APP增加用户量,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事后却利用各种求极限的奇葩方式,逃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这不仅侵害到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涉嫌扰乱市场,影响社会风气。
大家都觉得这个商家有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违反的哪条法律,要不要赔偿或者处罚,就要交给律师和法院来处理了。
不过,想“0元购”的人太多,只要这个“砍价免费拿”的活动还在,就永远有人帮它免费拉新,让人家承担起一个大企业该有的责任,几乎是奢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