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汪灿
2021年10月,长沙鑫梦境公司在全国发动了对其剧本《病娇男孩的精分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维权行动。这是国内首批“剧本杀”维权案。微信小程序、淘宝网店等多个平台的盗版剧本杀店家被告上法庭。近日,湖南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判令侵权《日记》的网店赔偿原告损失1.2万元。

不管是去年一起侵权案被判赔偿8000元,还是此次1.2万元的赔偿,数字都不算大,但作为“行业首批案”,其现实意义和警示意味是值得肯定的:像剧本杀这样的休闲娱乐事物,也具有不可否定的独创性,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侵权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
现实生活中,剧本杀已经成了很多都市男女休闲和社交的首选。即便不玩,也多少从同事、朋友的讲述中,对剧本杀有基本了解:它是一种通过让玩家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围绕剧情和线索卡展开推理的互动游戏。
文字形式的剧本作为剧本杀的核心,其独创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些成熟剧本杀的剧本可达几万字。但实际上,剧本杀还包含了道具、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原创内容。这些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和智力劳动,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尤其要看到的是,这几年,剧本杀已经从小众群体的游戏,迅速崛起成一个消费群体庞大、市场规模可观且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行业。有机构发布《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估测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已达154.2亿元,消费者达941万人。另发一份《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用户研究及标杆企业案例分析报告》透露,2022年底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增至238.9亿元。这说明,规范剧本杀行业健康发展、依法打击侵权行为,已经不是对一个新兴行业的前瞻性布局,而是当前必须要做且要做好的事。
从实践来看,侵权行为在剧本杀行业已经相当普遍,这其中既有明目张胆直接盗用、盗售的,也有通过“洗稿”等改头换面的方式浑水摸鱼的。而剧本杀本身又存在要素多且分布散、线下游戏自带信息阻隔等“先天不足”。这些都导致打击剧本杀侵权行为普遍存在取证难、认证难问题。

从新闻来看,即便是首批成功维权,也多只能针对剧本杀中的文字作品维权。部分消费者出于成本考虑,对购买的剧本杀商品是否侵权并不敏感,客观上加剧了剧本杀维权难。很多被侵权的创作者和企业只能吃哑巴亏,剧本杀中被侵权的非文字要素还较难得到法律保护。
但这并不意味法律就不能有所作为。有律师建议,有些剧本杀已经形成品牌,品牌方在被侵权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诉诸商标侵权维权。如果是复杂综合的侵权行为,权利人可考虑侵犯商业秘密的角度,或者以不正当竞争起诉。这种“看碟下菜”式的“曲线维权”,背靠更成熟轻便的司法实践,或值得尝试。
还可以打出一套组合拳。比如创作者强化版权意识,在剧本杀进入市场前,对剧本、插画、图片、衍生品或者独特的设计图等进行版权登记。这等于事先进行了版权认定,对反击明显的侵权行为是一记重锤。二是将剧本杀纳入行业监管,推行备案制。3月1日,《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施行,要求经营单位严格自审剧本的内容、设置的场景、提供的服装和道具等,并对剧本内容进行备案。剧本杀从此被纳入监管框架,这为打击侵权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去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沉浸式剧本娱乐专业委员会成立。此次维权案胜诉原告表示会将赔偿捐出,和委员会一起进行更多盗版剧本的维权。这将在行业内形成正向激励。
消费者也应具备更强的法治意识和长远眼光,自觉维护所爱游戏的生存发展环境,抵制盗版行为。人人参与,对于保护版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文字:汪灿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