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
根据极光大数据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拼多多日活跃用户为4323万,但2023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至4013万,这也是拼多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后的首次下滑。
来自非工作群里的拼多多链接
你有过被同事或者朋友发来的拼多多信息打扰的经历吗?
这类信息大多数来源于久未联系的那些在躺在微信通讯录里的人,也有少部分来源于经常联系的人。
当你收到这些信息你又是怎么处理的?你会不在乎还是会觉得有点堵心?你会觉得心烦吗?
前段时间适逢情人节,拼多多搞活动,还是之前的套路,转发给微信好友,让好友助力。
之前笔者也帮同事助力过,自己也转发过,但都没凑齐。而且拉了好多好友也没凑齐。但这次我只转发几个好友就成功的拼成了60元,而且周边的同事也有很多拼成了。
总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看着那么多人都能成功,贪婪的念头顿时油然而起
为了追求这种不劳而获的快感,获得更多的意外之财。
我又在多个微信群里转发,但这次的转发却引起了群里好友的反感。
甚至于分成了两派,有一部分人认为转发在群里,你如果觉得合适你就点开链接助力一下,全凭自觉。
另一部分人认为与发链接的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群里发放与群不相关的内容没有礼貌,尤其是工作群,容易惹人生厌。
当然笔者发的这些群都是与工作无关的一些群,也包括好多好友。
从拼多多的助力中能清楚的看出来谁给你助力过。
过发的那些好友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帮忙助力,究其原因我想有三。
一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等想起来时觉得已经没有必要。二是他们可能认为拼多多都是骗人的,三是他们觉得和你不熟,凭什么给你助力。

拼多多
庞大用户的拼多多
近日,胡润发布了中国富豪榜,拼多多掌门人黄峥。其个人财富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42%,达到1350亿元,成为首位进入前十的白手起家80后,而距离其创办拼多多仅过去4年。黄铮的上榜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因为怎么说呢?大家都以为拼多多走不长远,但没想到的是,拼多多却是一路高歌!
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觉得拼多多是骗人的?那拼多多真的是骗人的吗?如果它是骗人的又怎么会存在这么长时间?
而且它的用户数量日益增长,尽管拼多多上的产品良莠不齐,但总有人说买过的东西还挺好用的。
个人觉得拼多多让人觉得讨厌的地方就是当你点开一个链接时它会不停的提示你马上就要成功了
当你一步步的去点击,它会一步步的去满足你,让你觉得成功就在眼前。当最后发现要实现目标很难,就感觉到上当受骗了。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使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社交电商
新的商业模式,社交电商
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将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现象。具体而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社交化电子商务,既体现于消费者购买前的店铺选择、商品比较等,又体现在购物过程中通过IM、论坛等与电子商务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体现在购买商品后消费评价及购物分享等。从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社交化工具的应用及与社交化媒体、网络的合作,完成企业营销、推广和商品的最终销售
就像前文所说,还是有一部分人能接受在群里或者接受微信其它好友发来的链接,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软社交,现在的社会手机不离手,每个人在手机上消耗的时间占据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见下图。

图片来源百科
笔者认为当有人给你发拼多多链接时,你可以抽出刷视频,看小说,玩游戏的很小一点时间来帮他助力。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人他很烦,而你又不想帮他时,你可以不用助力。
但不管你点与不点,拼多多已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印象,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也会提及到它。
当有一天你发现拼多多上的东西虽然便宜但很实用,有一天你发现拼多多上现金提现很容易实现时。有一天你发现周边的朋友都在提及拼多多时。
拼多多也许就变成了你手机上必备的一个app!
读者朋友你会怎么想呢?欢迎留下您的观点,相信您会有更好更全面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