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不少人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会问:这三种形式创作的不都是音乐作品吗?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共通之处?

这个话题有点大,细说起来可能不是一篇文章能讲完的。今天我尝试着尽可能精简地说一下三者之间的不同点和联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作曲考试

音乐学院的作曲考试,是考察学生对基础作曲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而言,对于想进入国内音乐学院和部分海外音乐院的同学而言,现场作曲考试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基本作曲技巧的掌握,如怎样在素材统一的基础上对所给主题做逻辑化的发展,尤其是处理再现部的变化,和声的运用手法以及转调的技巧等。考试对风格和结构上的要求是限定的,比如所给的主题是现代风格,曲式要求是三部曲式。哪怕它不是一个比较优质的主题,或者不适合一些同学以往的写作风格,为了顺利录取也要在主题范围内进行发挥。

无基础的人如何作曲(零基础怎么学作曲)

创作单三部曲式钢琴小品,是音乐学院本科入学必考的。

再来说说作曲考试的环境和场景。

几十位通过初试的考生在一个大教室里,在三四个小时内用指定主题完成一首钢琴小品或是艺术歌曲(也可能是两者)的创作。在考试中不会提供任何设备辅助创作和试听,如钢琴或电脑打谱软件等,完全依靠内心听觉和以往经验完成。在限时考试的环境下心情紧张很难有灵感,也很难像日常创作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修改和推敲作品,更多比拼的是作曲技巧和一定的经验。

相对于自由艺术创作,作曲考试是标准化的,甚至某些方面是可以有对错区分的。因为上述一些指定性因素,如主题、结构或部分技术手法等都会将音乐创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的空间有限。

当然评委也会理解,在短时间内以考试的形式且不用钢琴做辅助完成一个作品非常困难,因此对其艺术性和精致程度也相对宽容。

基于以上因素,有经验的老师在改作品的同时往往也会传授一些应试的“套路”,帮助考生获取评委的青睐和高分。这些“套路”的和下面会说到的作曲比赛有一定共通点,虽然与艺术创作的初衷相背,但其中的一些“硬技巧”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02. 作曲比赛

作曲比赛,是“视觉炫技”的盛宴。

在考上音乐学院之后,大多数同学的下一个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在作曲比赛中获奖。一是丰富自己的履历以便于今后升学或职业发展,二是作品能得到演出的机会。

这个话题比较复杂,作曲比赛也分不同规格,参赛要求也尽不相同。目前国内外主流的作曲比赛基本上都有不成文的风格限制,一般而言获奖作品都是以现代技法创作的学院派音乐,其中有以参赛为目标的有针对性创作的作品,也有直接拿之前作品去参赛的。

无基础的人如何作曲(零基础怎么学作曲)

在谷歌上总会搜索到适合你现阶段的作曲比赛。

与作曲考试相似,作曲比赛也是几个甚至一个评委来决定是否获奖,事先研究他们的喜好和风格成了很多有经验选手们的“必修课”之一。大部分作品在提交申请时上传PDF总谱即可,不需要提供录音甚至midi版本,而评委们不依靠录音很难感受到作品百分之百的音响效果,也很难看到谱面之外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管弦乐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参赛选手都抱着“炫技”的意图,在谱面设计上下大功夫,试图在一首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作品中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掌握的一系列技巧和想法,比如独特而复杂的织体、精美的排版等,让评委们“看到”自己的优势,脱颖而出。

与作曲考试另一个相似点是,作曲比赛多多少少也有着“学术作业”的性质。虽说很多国内外重要作曲比赛中选出了不少出众的、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哪怕被广泛演奏的又有多少呢?

03. 音乐创作

这里的音乐创作主要指毕业后依然从事作曲的作曲家的创作,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 来自个人或合唱团、交响乐团委约的独立作品

成为职业作曲家后,你会接到一些来自演奏家或乐团的委约作品,历史上绝大多数伟大的音乐作品都出自这个模式。与作曲考试不同,没有人会关注作曲家用何种方式、在哪里创作,甚至有些委约作品对题材和时长都没有严格的限制。这无疑给作曲家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无论是技术还是个人风格都可以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也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当代作曲家执着于追求“个性”和“创新”,过于强调自我的表达,忽略了与听众之间的交流,甚至提出“谁在乎你听不听”的观点,导致很多作品丧失了社会价值,这点值得深思。

无基础的人如何作曲(零基础怎么学作曲)

视觉艺术和管弦乐队

2. 与其他艺术门类合作的音乐创作,如音乐剧、电影、游戏和广告音乐等

以上提到的独立音乐作品一般不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完成的问题,而此类音乐的创作则需要与合作者根据剧情、应用场景来沟通音乐的风格和方向。虽说是合作性质的“命题作文”,但仍然给了作曲家很大的发挥空间。如在影视音乐创作中,导演更多的是从情节、风格和感受等宏观感性层面对音乐提出要求和建议,很少对微观层面的一些创作手法进行干涉,作曲家可在限定场景内自由发挥。

虽说在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内,这类商业音乐不被归类于“艺术音乐”。但我认为一个好的商业音乐作曲家更需要严格的作曲技术训练,而且对多元化风格创作能做到游刃有余。很多优质的流行歌、影视配乐所需要的古典音乐功底比学院派音乐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个领域内,五花八门的作曲技术完全是为音乐服务的。与现代音乐强调个性相反,商业音乐是必须考虑听众感受的。在我看来,最优质的商业音乐是技术、艺术和辨识度的合体。把你所学之技和艺术审美融入到音乐中,与大众产生共鸣,我相信这个是让每一位作曲家都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综上所述,作曲考试、作曲比赛与艺术创作看似不同,实则环环相扣,以技术相通。技术是实现艺术价值的保障,但需要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唯有如此,作曲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音乐,让作品更有生命力。

无基础的人如何作曲(零基础怎么学作曲)

作者简介

赵梓翔,旅美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作曲专业。作品包括声乐、器乐独奏,室内乐、管弦乐和影视、游戏配乐等,七次获得国内外重要作曲大赛奖项和提名。世界钢琴教师协会钢琴音乐创作委员会主席、国际钢琴会议艺术总监、美国作词作曲家协会会员,并担任多所中美音乐院校的作曲教师、客座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010-86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85018612

商梦建站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