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闺女终于被允许回来了。一别近两月,我日日盼着,若再不回,恐怕真要害病了。
我从预计到家的时间,计算着她大约几点起床,几点到车站,几点坐上大巴车。
追问是直接去万达广场或是州河公园;还是王婆大虾或是烧烤涮。她最后决定午饭跟家涮羊肉。
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我骑上小电动直奔超市。空气里洋溢着暖意,路边的嫩柳荡着秋千,海棠花掀起一瓣向外张望。路人驻足,有的拍照,有的直播,只有我一路风驰电掣。
直奔超市冷鲜区,装上青菜、鸭血、蘑菇、丸子、水果、羊肉片。才到家,就收到她发的位置信息。赶紧驱车摇摆到车站,就见那个“最靓的妞”已经等在外面。
跟每次一样,上车先打量她。穿了什么衣服,戴了什么样式的耳环,皮肤怎么样,气色如何,眉形是否漂亮。虽然每次都是意料之中、看不够的美,仍要审查、评论,仿佛这样才像干了一瓶水暂时解了渴。
开车时,我一手握方向盘,一手牵着她,叽叽咕咕说着,丢下芝麻和蒜皮,只把她和快乐带回家。
稍事休息,便叮叮当当做饭,我俩就像单位里的正副手,分工有序,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直到吃饭,节奏才慢下来,定下这几天的节目。一切都如我所愿,先爬网红景点,复采野菜,这些是时下我最热切的事。
五盆沟的景色,抖音、朋友圈里一拨一拨,如潮水般涌动。我已渴望多时。但闻名不如相见。这是个有山有水有花的世外桃源,行走期间,颇有穿越之感,眼前多次浮现古代美女飘飘若仙的画面。
我清亮活泼。闺女说:“别人是打卡式到此一游,我们是沉浸式自嗨”。可不,每到一处,我就活络着,看哪哪好,这拍拍那照照,难为情不会摆很多姿势。闺女说:“你只管做你想做的,我抓拍就可以。”这下可好,我各种放松地扭,摆,秀,自我陶醉,不亦说乎。
看不出的,还以为我们是一对欢乐姐妹淘,因为此刻醉翁之意不在酒,妈妈比闺女还显得小。我给一对小兄弟让路,小男孩居然说了句:“谢谢姐姐。”
能让我如此放开玩的,还有一姐妹儿,我俩不论在哪,做什么,都像出去旅游一圈那么开心,撒下一路笑声,引来诸多羡慕眼神。我俩却跟个没事人似的,那份沉浸式自嗨,肆无忌惮,都畅快到骨子里去了。
跟闺女嗨的方式,是娇滴滴的满足。她宠溺我,敬我老又护我小,默契度百分百,我连拍出的照片都比往日年轻洋溢,精神焕发,自带美颜,张张满意。
闺女任务重。遇到一面是水的山路,她像首长身边的保镖,护我在里面。遇到攀爬的坎坷,她先上去,再拽上我。遇到我跳脱,太活泼时,她会先探好路,做好评估再放飞我。
跟同伴玩,是平等的酣畅。跟闺女玩,是被呵护的享受。
我说:“今天是2022年我最开心的一天。”闺女说:“让妈妈开心,是我的追求。”又说:“满意的话,就给个五星好评哦。”
妮妮,最喜她不动声色的幽默。每次记录“铭言铭语”,是我专属的快乐。
山水有清音,草木有本心,天地有大美。
最后的发朋友圈,是每次出行的收官之作。朋友、亲人的点赞评论,为一天的开心划上完美句号。我说:“这样是不是很浅薄。”她说:“人活着需要点赞,这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系。”知我者,大女也。我想的做的,她都解其意,并一路支持着。
朋友圈里也都是善良人,他们见证着我的经历,分享我的哀乐。
相较起网络,因为不了解,产生不愉快也算不得什么。
几天前,我在网站上发了《有一个残缺的孩子,是母亲最大的不幸》的文章,引发一些议论,大多正能量,从为人父母的角度讲出观点。却有一个人,总针对作者进行攻击,说什么“写这样的故事不善良,拿别人的不幸进行消遣,要为自己留点口德”什么的。
都是莫须有的罪名,有人出来为我辩解,我也不客气地回击。
现在的我,不允许自己受委屈。善良也要带着锋芒。
我善意,生活也回报我以快乐。
今天早上,朋友兼同事,著名书法家张怀顺问有无未装裱的书画旧作。我说有,但不满意。他说周末来取。也不知所为何用。我没问。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信赖是无需多言的,有些事不必上来就弄得那么清楚明白。
我不喜欢小事也当大事的一惊一乍,朋友的支持是鞭策,我喜欢“平常心”、“随喜”这样的字眼。我喜欢沿途看风景,喜欢遇事推着走,所以喜欢那句话:“当我逆水行舟,感谢有你陪伴左右。”
上海疫情严重,很多小区被封控,业主群里,日常用品一个人团购几十份,抢来后以物换物,或原价分给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相较疫情遍地开花,我们这里没有疫情,还能全境旅游,饱览春色。生活充满感恩。
我现在不那么着急了,心境平和。我做事愿意多管齐下,追求事事如意的效果。就像一条很宽的河面,齐头并进,速度虽会慢些,但赢在宽阔,赢在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