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天用的模板是改编李笑来老师的CSS主题,使用Typora所写。

今天为大家分享最近的听课进度。

一、让信息随处可见的电子笔记

1、选择软件

我接触到的笔记整理软件有哪些呢?

  • 微信收藏
  • 有道云笔记
  • Onenote
  • Wps
  • 知识星球
  • 手机自带备忘录
  • 锤子便签
  • 印象笔记
  • 讯飞语记
  • 各大自媒体平台的收藏功能
  • 微信读书
  • 各个平台的草稿箱
  • 百度网盘
  • 阿里网盘
  • 夸克网盘
  • 还有1500G的电脑储存
  • ……

2、开始收集

本周开始学习这个课程,一共有十四节课,听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按照课后作业,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笔记。以上是我梳理的我这两年用过的笔记整理平台及方式。不写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前五节介绍的是印象笔记,为了方便自己使用,也打算抽时间把所有的资料都先收藏到印象笔记。(软件没有好坏之分,这里不做推荐,只是记录学习过程……)

印象笔记存储的是非文件类型的文档。例如:图片、文本、文档都可以存入印象笔记,如果是大型的文件,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网盘,我用的是百度网盘

  • 看到的文章、视频
  • 朋友圈的图片
  • 感觉比较好的文案
  • 朋友对你的评价
  • 一些好用的工具

只要是能打动自己的,自己想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一股脑的放入印象笔记。如果太大的文件,只能是文件的文件,就可以放进网盘里。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印象笔记更像是一个外脑,我们收集自己需要的知识放在印象笔记,在需要的时候搜索使用就可以。

3、碎片时间整理

  • 等车的时间
  • 睡觉前
  • 通勤路上
  • ……

让碎片化的时间做整块的事情,那就是阅读你自己收集的内容,进行取舍,打标签,方便下次使用的时候检索。

为什么要打标签呢?因为每个人每天会接触非常多的知识,我们收集之后,读一两遍后,并不能马上全记住,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标签,最终目的就是方便我们检索和使用。

知识只有用起来,才是自己的。

如何打标签,如何整理,学完整个笔记整理术后,会循序分享。

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很多,我们应该尽量控制收集的渠道,保证找寻信息储存的位置。

二、关于笔记的一些认识

1、印象笔记是什么?

在我眼里,它更像是一个外接大脑,第一次听时间管理100讲的时候,叶老师说: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储存的。 在《学习力》一书中,也讲过,外接大脑这个观点。

2、它不是什么?

  • 它不是word

印象笔记并不能拥有word那么全的功能,它只是简单的笔记处理

  • 它不是时间管理工具

很多人都喜欢用印象笔记写待办清单,但是这并不能和时间管理工具媲美

  • 它不是文件夹

印象笔记更应该是单独的笔记,如果有些文件必须要储存,比如工程项目,这样印象笔记就不能存储了。

3、它可以储存什么呢?

它可以存储\color{blue}{非文件类信息},比如一些好的句子, 图片,文章,段落等等。

常见的方式就是,新建笔记-写标题-打标签

比如我们遇到一篇好文章,可以收藏在印象笔记,然后更改标题的有序性,并为它打上标题。这样就可以更方法我们检索。

4、储存的一些小建议

  • 一条笔记只保存一个信息,特别是图片信息类的
  • 如果是文字类的笔记,可以整合到一个笔记下面。
  • 尽可能少管理

笔记就是用来管理知识的呀,为什么作者说少管理呢?

因为我们收集知识的原因无非两点,一点自己用,二点,出售给别人用

如果是自己用,那收集的时候,只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自己近段时间在学习的,如果只收集来,却不用,那它就是一个网盘,而不是你要的笔记。

三、妙用笔记,让工作效率提升200%

1、建立经验库

缘起,有些经验需要复用,比如工作中,我们写的报告,50%的工作成果,是需要多次使用的

通过建立经验库,减少大量重复的劳动

不断更新经验库

学习过程:信息-知识-经验

2、FSR分类法应用

1、Flow工作流

workflow 笔记本组,放入所有在做的工作

2、Reference知识体系

根据自己的专注领域和关注领域建立的知识体系

3、Stock经验库

stock把自己经验用到的,总结出来的内容,写入这里

  • 模板
  • 文字片断
  • 图片素材
  • 报表素材
  • 标准流程
  • 注意事项

3、印象笔记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

2、保存纸质的说明书(下载官方的PDF说明书)

3、名片管理

  • 行业
  • 如何认识的
  • 擅长什么
  • 个人爱好

4、收到一份很棒的传单,想借鉴它的创意,可以扫描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并写上自己的感想

重点,打上相关人员标签,以文本方式录入重要信息

比如卡号,名字,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粘贴

5、用电子笔记来写日记

  • 记录每天有意思的事情
  • 记录自己的个人成长
  • 写晨间日记

给晨间日记打标签:人物、事件、年份(2022)、月份(202205)、日(5月10日

打标签的好处,我们在搜索的时候,就可以出现时间轴,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观看到你不同年份同一个月或者同一天都在做什么事情。

思考:可以把自己以前记录的日记,都搬到印象笔记。

之前我做过一个十年日记表格,可以把这个表格优化一下,利用数组函数和VBA做一条时间轴对比线。

四、让思维不再零乱的方格笔记术

1、记录

记录:20220510 第一次尝试用方格笔记来记录笔记,以前都是随手一张纸。乱~

反思:今日听《笔记管理术》05节课程。自己用excel做了一张方格笔记,并进行了记录,通过控制层级,还有明确纸质笔记法的”再现性”。感觉方格笔记这个方法特别好。

行动: 1、自制方格笔记模板(已完成); 2、自制活页夹,做成A4活页方格本。(今天已完成) 3、以后践行使用方格笔记。(持续进行)

百度云笔记在哪里找,百度云笔记在哪里找到?

思考

自从我分享了我的笔记,突然会收到更多的分享,因为当我的朋友看见我在学习这类课程的时候,就会给我分享相关的书籍和课。

突然想起一句话,如果你要去哪,全世界都在帮你。

当我在学某样技能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出去,和我有相同学习经验的人就会被我吸引,他们也会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这些分享中哪怕只有一个点对我们有用,都是莫大的价值。

五、笔记术带给我的收获

1、行动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笔记术最早是好友分享的,但是在保存和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百度网盘也有这个资料,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网盘资料并不熟悉,只是不停的收藏,满了又不停的删,根本未做到整理和回顾。

当我反思过后,开始每天花时间学习这门课。

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还因些发现了自己之前很感兴趣的Markdown写作法。在学习笔记术课程的基础上,我还学习了Markdwon,就连自己的网址收藏夹,我也整理了一遍。

2、有目标的行动,效率更高

平时我虽然四点起床,但是效率不是很高,为什么这么说呢?未对自己早起进行的事件做时间规划,比如写作,我有时候会写两个小时,有时候是三个小时,时间不精确,因此,常常会把时间浪费在看不见的小事情上。

在写反思日记的时候,我调整了早起的时间规划。每天在写作之余,还可以准备家人早餐,以及听一节课,并用Typora进行整理,然后,可以同步发在:

  • 两个知识星球
  • 简书
  • 每天读本书精进营

另外,每天利用午休的时间,听一节笔记术的课,并手写方格笔记。利用空余时间回顾。

这都得益于,自己写反思日记和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做事件复盘。只有经常思考,你的目标才会越来越明确,你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有句很喜欢的话送给我们彼此:如果你觉得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休息,而不是放弃。

3、试着写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做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我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想通了,所谓知识体系,就相当于自己的另一个大脑。

我们知识大脑最擅长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经验,整理成册,并输出成完整的笔记。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直接搜索模板进行处理。

完成后,再整理过程和经验,并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会把自己工作岗位职责,工作明细,以及如何操作,整理成一份PDF手册,哪一天我没有在岗,就算是一位新人,他也可以照着我的这份SOP直接上岗。

再比如,我会把每天需要做的家务,以及照顾猴子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列出一个流程。打印在一张A3的纸上,并张贴在适应的位置。

如果哪天我工作太忙加班了,队友也可以照着这个“家务日常及养猴日常”直接做事,就像我在家一样。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分类,那就分成学习、工作、生活。如果你是自由职业,或者全职太太,那你的分类可以是爱好、学习、生活。这个分类是不固定的。就从你熟悉的,最简单的开始。尝试为你会的事情,写一份SOP吧。

4、不断回顾,转化为行动

为什么要不断回顾?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忘记,大脑是CPU不是硬盘。它是我们的中央处理器

看见同事的桌面很整洁,反思一下,向她请教方法,并复盘这件事,写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遇到朋友的亲戚,五十来岁,身材跟二十岁差不多,气质很好,赶紧去请教方法,并复盘这件事,在网上探索相关的行动方案,做出自己的SOP,写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坚持做一件事,暂时看不到结果,想放弃的时候,好友们说了一些打鸡血的话,顿时满血复活了。复盘一下这件事,把好友说的话打印出来,用能铺满A4纸的最大字号,张贴在你每天伏案的地方。

在等待,空闲的时候,累了就休息,不累就看看自己的知识体系。当朋友向你求助的时候,把自己写的分享给他们。如果能解决问题,就把朋友的问题也梳理进去,整理成新的文档。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去联想新的办法。再和当前的体系联系起来。

万事万物,他们都可以从单点变成线,再变成网,再结成球。但一定要记住,行动是一切的根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010-86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85018612

商梦建站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