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自己有个表妹,初中就辍了学,一直在社会上“混日子”,换了好多行业,都没有一个太好的结果,最近开始在直播平台上跳舞,一个月好几万,让她很是愤愤不平。
朋友是学医的,研究生毕业,现在也在一家知名的医药企业里工作,每个月工资按我们这里的消费水平而言,过得还是挺滋润的。
可她就是觉得不舒服,自己学医这么多年,家里人为了她,投入大量的教育成本,到头来还不如初中学历的表妹。
其实朋友心理的变化我也能够理解,以往提起这个表妹,她都带着一些自傲的情绪。
虽然表妹相貌不错,却一直混得不好,每次谈到她,朋友都感觉到很是惋惜,并带有一些同情,但从她的语气中我能够感觉出来,她是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在评价她表妹的生活。
现在两人的角色发生了对调,自然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隔壁的小伙伴一直在外面打工,自己端坐办公室,是个白领,每次回家看到他,心理上的优势不言而喻。
突然听到小伙伴成功创业,当上了老板,这种落差感是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的。
心态好一点的可能就只会不舒服那么一下,心眼小点甚至会在背后编排别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环境,从小我们就耳濡目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好读书,考上个好大学,以后什么都会有的。
这条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条相对好走,而且正确的路,相比于其他方式,读书真的需要的资源要少很多。
所以很多人被从小在耳边萦绕的声音蒙蔽了自己的思想,觉得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康庄大道。
从概率上而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那么多,大家走的都是读书这条路。
但如果不读书,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老板、坐拥千万粉丝成为一个知名博主、表达一流当一个知名主播的人又有几个。
正是因为读书的普适性,才能让读书成为了大部分人都能走的一条道路,否则为什么不是当老板,不是当企业家。
?
当然我不是否认读书的作用,从国家、从族群、从人类角度而言,一定得有大量的读书人,才能构成社会进步的阶梯,才能促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延续,才会使得科学技术能够日新月异。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只是一块敲门砖,并不是一把金钥匙。
从来没有人做过担保,只要你读书,就一定能走向成功,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它并没有特别之处。
要想成功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还是靠抓住机会,用现在的流行词,就是风口。

?
因为疫情,有一句话好像特别能够打动人心。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同样的道理,时代的大风,刮到一个人的屁股上,也能将他托起。
80年代的下海,90年代的互联网,00年代的直播流量,每一阵大风刮起,都会有很多人的起起落落,我们看到太多传奇人物,传奇故事的诞生。
但反过来问自己,如果这阵风从我的身后刮起,我是乘风而起,还有趴下逃避。
回到开头说的那个表妹,朋友只看到她的月入几万,却没想过有那么多人在直播跳舞,我相信真正能做到月入几万的没有几个。
长得好看的肯定也不只是她一个,毕竟在美颜和滤镜之下,好看已经变成了公式,所以肯定有着一些被朋友刻意忽略了,但很重要的因素。
努力固然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重要的是,当那阵风刮来时,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