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关注的企业中,快手必然名列前茅。这家短视频平台从最初面向广大百姓,发展到如今成为上市企业,实现了一次巨大突破。2月5日,快手在香港正式上市,开盘价达到338港元,比发行价115元上涨了近200%。此外,快手的市值早已突破了万亿美元。
然而,回顾快手的发展历程,确实令人触景生情。或许创始人最初并没有预料到,公司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快手”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改动过的。最初它的名字是“gif 快手”,当时快手与短视频关系不大,而是以动态图制作工具的形象问世。后来,快手开始将重心转向短视频制作,这一转变实际上源于创始人程一笑一直以来的愿望,他希望“做出一番成就”,创造出一个与微博媲美的APP。
这个项目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当时微博和微信已经非常流行,没有人会对另一款社交产品感到需要。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快手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短视频”来推广,但是中国还处于3G时代,手机视频信号不太稳定,而且流量费用非常昂贵,所以这条路几乎是走不通的。
事情后来有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有了新的管理者宿华,其次是快手开始使用“推荐算法”这个有效的工具,平台可以根据用户观看视频的偏好为用户推荐新的视频内容。从那个时候开始,快手的用户规模有了一定增长,入驻的主播也增加了许多。不过,和如今“接地气”的风格相比,早期的快手显得较为“文艺”。直到一些喊麦的播主入驻快手后,这个集直播和短视频功能于一体的APP彻底改变了,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奠定了今天的快手形象。
在早期,快手更加吸引的是小城镇的用户群体。直到2016年,一篇《底层残酷物语》让快手用户群体以外的人了解了这个平台。然而在他们的印象里,快手就等于传播自虐、搞怪的平台,这给快手的对外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快手曾经聘请了前网易的高管大力公关,但仍然没能改变一些公众的印象。
与此同时,快手也开始面临来自抖音的激烈竞争。最初,快手并没有将抖音视为自己的对手,然而快手并未意识到,其“老铁化”方式可能会排斥一部分受过更高教育的用户,从而失去或者削弱了一部分潜在用户,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与此同时,抖音凭借其独特的运营和内容展示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然而,早期的快手并未认识到这一点。
快手目前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它的“老铁化”现象阻碍了其他类型内容的发布,用户形成了非常固定的圈层和“规矩”,外人很难轻易理解或进入。这一点可以从快手的用户分布中看出,快手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和传说中的东北第四省——海南省。
近期,快手已经成功在股市上市。它以庞大的用户群体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手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抖音已全面超越,几位大主播吸引了大量用户,可以与平台展开竞争,这对快手构成了巨大挑战。快手未来的发展方向,仍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