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送和uu跑腿哪个赚钱,在线快递赚钱攻略?

作者|张宇

编辑|杨博丞

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和“万物到家”时代的来临,即时配送行业迅速发展。UU跑腿、闪送、顺丰同城等即时配送平台正处于领先地位,共同分享着这一庞大市场的机遇。

跑腿服务是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主要是针对当事者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完成某些事情时,可以委托给他人去解决或完成。跑腿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卖、同城取送物品、代买和帮办事等。

跑腿服务的兴起始于外卖行业,然而随着服务商履约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用户线上消费需求已从单一的外卖场景扩展至同城范围内更多元化的商业场景。与此同时,服务品类也从餐饮饮品拓展至生鲜果蔬、粮油米面、3C数码等。

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用户对跑腿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艾瑞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约25%的消费者每月使用即配服务达到10次以上,而使用该服务的消费者数量已超过90%,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即配服务。

尽管跑腿服务市场一片火热,但事实上,许多即时配送平台面临着盈利困难的局面,这已经成为一种“魔咒”。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抓住机遇、扭亏为盈将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跑腿行业前景可期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即时配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消费者对即时需求的增长,以及跑腿服务的普及,中国跑腿经济有望继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4亿元。2018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5.4%,展望空间非常广阔。

据艾瑞咨询在《2023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的预测,到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有望达到957.8亿单。而根据中国新电商大会发布的《2023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预计到2030年,即时配送行业的订单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件,与快递行业的业务量规模持平。

跑腿行业是一个备受青睐的行业。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80后、90后是跑腿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尤其是26-30岁和31-40岁年龄段的用户,他们每月使用跑腿服务1-4次和5-10次的占比超过七成;同时,一些个体经营者也成为了高频需求用户,他们通常具有同城发货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快递服务平台也备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数据显示,快递平台闪送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3.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千山资本、经纬创投、五岳资本等;另外,快递平台UU跑腿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其中5轮融资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超过5亿元;达达在上市之前经历了8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而且在上市后又获得了京东集团8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另外,隶属于顺丰的即时配送服务平台顺丰同城也在2021年1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运输企业一直陷入严重亏损,例如,2020年6月,达达登陆纳斯达克,2019年净亏损达到16.70亿元,2020年净亏损为17.05亿元。与此同时,顺丰同城的净亏损分别为4.70亿元和7.58亿元。

随着新零售和外卖行业不断发展,以及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和便捷化方向转变,跑腿平台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跑腿平台开始实现盈利,这主要归因于拓展了更多的服务场景。

以达达和顺丰同城为例,2023年第二季度,根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达达的净利润为840万元,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整体盈利。与此同时,顺丰同城也实现了首次盈利,2023年上半年,顺丰同城的净利润为3030万元,并且现金流也同步转正。

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微信、拼多多等平台纷纷进军本地生活领域,开展到家、到店等相关业务,中小型商家和大型商超也在本地生活业务中积极寻找更好的模式和商机。在本地生活中,即时配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可以看出,跑腿服务正在成为一个高增长的发展领域。

跑腿平台龙争虎斗

随着时代的发展,跑腿服务成为了趋势,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在加速改变。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即时配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

面对利润丰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进入并展露拳脚。目前,跑腿行业主要有三类竞争者。

外卖平台,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等,最初主要依托外卖业务实现即时配送,占比高达六成。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外卖平台开始向开放式模式转变,为商家提供一揽子的跑腿解决方案,业务范围由外卖拓展至水果生鲜、药品、日用品等。

与此同时,原生跑腿服务提供商,如达达、闪送、UU跑腿等,虽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抓住了新零售的发展机遇,着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时效,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另外,快递和物流平台,如顺丰同城和货拉拉,实质上也从事跑腿业务,它们具备丰富的同城/跨城物流配送经验和健全的物流管理系统。这些平台的参与不仅可以为构建物流生态圈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有望打造出第二条增长曲线。

此外,跑腿领域现在还涌现出一些新的竞争者,比如滴滴推出了跑腿服务,曹操出行推出了"曹操帮忙",哈啰出行也正在内测他们的"哈啰快送"服务等等。

目前跑腿行业整体上呈现出美团、饿了么和达达三家企业的垄断局面,行业的头部效应日益加剧,这使得第二梯队的竞争对手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局面。

然而,随着一、二线城市需求的饱和,下沉市场正逐渐成为跑腿平台所竞逐的关键领域。以顺丰同城为例,根据财报显示,该公司针对下沉市场的拓展已成为其业绩的一大亮点。据2022年数据显示,顺丰同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6.5%,达到了22.9亿元。下沉市场的潜力显而易见。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目前在三线以下城市,线上消费的渗透率较低,多渠道线上消费仍有待开拓,这也正是跑腿平台需要加速覆盖的空白市场。

人力成本仍是难题

跑腿服务实际上是以骑手为核心展开的服务,并且人力成本是整个行业成本的主要部分,而高昂的人力成本则大大削减了跑腿平台的利润空间。

从2019年到2022年,顺丰同城的总营收呈现出快速增长,分别达到21.07亿元、48.43亿元、81.74亿元和102.65亿元。然而,与此同时,顺丰同城的净亏损也在迅速增加,分别为4.70亿元、7.58亿元、8.99亿元和2.87亿元。

顺丰同城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高昂的人力成本,这是导致其难以摆脱亏损局面的关键原因之一。在这段时间里,顺丰同城的劳务外包成本不断增加,分别达到21.11亿元、48.60亿元、79.18亿元和96.34亿元,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分别为86.41%、96.58%、98.01%和97.79%。

在不考虑研发、运营和市场推广费用的情况下,顺丰同城的营收仅足以支付员工工资成本,就连美团在2022年的配送成本也高达801.9亿元,占总营业成本的61%。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人力成本却一直无法减少。

目前,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很多地方都开始考虑使用无人配送车来取代人力。无人配送车可以全年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不需要提供座位或休息场所,可以缩短递送时间。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快递员一天能送出100单快递,那么在理想情况下,一辆无人配送车可以替代两名以上的快递员。

截至2022年,美团无人配送车已经为用户配送了超过277万单,无人机则累计完成了超过12万单的配送任务,其中2022年单年完成了超过10万单的配送任务。

达达快送于2021年7月上线达达无人配送开放平台,与京东物流、白犀牛合作,共同推动无人配送在商超即时消费场景下的发展。目前,该平台已在七鲜超市、永辉超市、山姆会员商店等商超门店常态化应用,并截至2022年3月,已累计支持配送超过3万个商超配送订单。此外,顺丰同城也于2022年5月在深圳推出无人机急送服务,以提高配送时效,进一步提升末端配送能力和布局智慧配送网络。

随着顺丰同城和达达陆续实现盈利,给跑腿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之而来的是,即时配送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010-86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85018612

商梦建站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