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金融界发布消息称,一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即将拉开帷幕!球员作为世界杯的永恒焦点,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也备受关注。
根据《福布斯》杂志10月份公布的2022年足球运动员收入排行榜显示,法国国脚姆巴佩以1.28亿美元高居榜首,超越了梅西和C罗,成为世界足坛年收入最高的足球运动员。这一消息在金融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梅西和C罗尽管已经到达足球职业生涯的晚期,但由于潜在的高额场外收入,他们依然位列收入排行榜的前三名。预计梅西和C罗的收入分别为1.1亿美元和1亿美元,其中场外收入分别为55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与此同时,姆巴佩的收入仅为1800万美元。
数据来源:福布斯 作图:金融界
新版本:数据来源于福布斯,有关图表由金融界制作。
《金钱涌动世界杯》是一档由百度app独家出品的节目,邀请到了体育产业评论员张宾、微淼财报分析直播讲师邢海跃以及脱口秀演员、足球评论员马军,共同探讨了关于“梅罗背后:明星球员能产生多大商业价值?”的话题。
球星C罗不仅仅依靠踢球赚钱,他在足球场外挣得的收入甚至比在球场上还要多。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杯不仅是足球技术和战术的展示,也是商业机会和品牌推广的盛会。在马军看来,世界杯之前C罗和曼联俱乐部之间的矛盾公开,可能背后也涉及商业上的考量。
张宾认为,C罗故意安排了这件事情,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会在全球足球关注度最高的时刻发布这则消息。因为他被认为是“社交媒体之王”,他的个人品牌价值巨大。
邢海跃进一步指出,他认为C罗实际上是一位明星偶像,可能之所以如此表现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身体条件,以此为未来商业价值做了规划。“C罗实际上是一位明星,踢球只是他的兼职而已。”马军调侃道。
据邢海跃表示,C罗很可能会被俱乐部罚款,因为他的合同剩余工资高达2300多万欧元,俱乐部可能会拒绝支付这部分钱。不过,据推测,C罗的经纪人可能有更大的计划,超过了这笔损失,这才是他行事的原因。
球员在场外除了广告代言外,还有许多其他赚钱的机会。比如,在商业运营中,球员可以通过获得肖像权使用费、球衣销售和周边产品的收入赚取相当可观的收入。之后,球员需要和俱乐部或其他相关方进行分成。
另外,运动员的投资行为也可能带来额外的收入。马军指出,一些知名球员还会涉足品牌经营,比如C罗拥有自己的酒店和服装品牌,梅西推出了个人香水系列。“这部分收入可能会有一定波动,因为投资本身是存在风险的。”邢海跃补充道。
曼联和皇马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它们都采用购买球星的方式来增强球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做法可以被视为一种投资,因为球星的加入将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和赞助商。
中超球队在财务上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相比之下,欧洲主流联赛球队的经营较为完善。这些豪门球队更多的收入来自于转播权、赞助合同、门票销售和球衣销售等多方面渠道。
邢海跃指出,欧洲足球俱乐部在运营和商业方面相对成熟。他以曼联为例,说明了该俱乐部商业收入的构成,包括赞助费用、零售产品和服装许可等,这些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40%左右。另外,英超联赛也有丰厚的转播权收入,曼联在2021年达到了2.54亿欧元,占总收入的50%-60%。总体而言,这些收入已经足以覆盖俱乐部的3.2亿欧元人员成本,而这些成本是俱乐部最大的支出之一。
在欧洲,俱乐部的运营模式非常多样化。比如曼联就以品牌为导向进行运营,首先通过提高排名来扩大品牌影响力,然后再投资于其他领域,比如金融和地产,从而利用品牌效应来实现收益最大化。而皇马则采用了偶像型盈利模式,吸引了很多偶像球员,通过这些偶像球员赚取商业收入。例如,当皇马以6750万欧元引进齐达内时,仅靠卖出齐达内的球衣就收回了8000多万欧元。
张宾补充说,一般来说,肖像权属于球员自己。由于没有几个俱乐部拥有像皇马这样的影响力,很多俱乐部并不采用这种模式。张宾指出,从贝克汉姆、菲戈、齐达内、罗纳尔多开始,皇马便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
邢海跃介绍,除了马军介绍的模式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黑店”模式,类似波尔图通过培养和出售球员来盈利的方式。他指出,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建立强大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和发达的球探系统。
马军在讨论足球产业链时指出:“每个俱乐部都在产业链上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有的俱乐部参与天使轮,有的参与A轮,还有的俱乐部可能会进行IPO轮。”
中国足球在商务运营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对于中国男足运动员来说,三位嘉宾认为他们除了赛场收入,如工资和奖金外,想要通过广告代言等途径获得收入还是相当困难的。他们指出品牌方通常担心比赛失败会给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马军指出,中国球员在“金元足球”时代获得了丰厚的薪水,但现在一些俱乐部的运营出现问题,甚至有些俱乐部甚至连支付基本工资的能力都存在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足球在商业运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潮水退去后,中国俱乐部在现金管理和整体运营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邢海跃指出。
张宾表示,过去房地产行业一片繁荣,导致许多房地产老板纷纷涉足足球领域。然而,如今房地产市场疲软,加上足球产业本身并不盈利,这导致许多老板拖欠工资,甚至选择擅自撤离。
中国足球联赛的主要赞助商可能并不是互联网企业。据张宾称,互联网在中超赞助方面并没有掀起浪潮,只有零星企业在做布局。他认为互联网企业更清楚足球这个生意很难做,因此并未积极参与其中。马军也补充说:“一些商务合作而已,没有股权上更深度的合作。”
目前,接盘中国超级联赛俱乐部的企业大多是国有资产背景的文旅企业。根据张宾的观察,他们致力于将足球与整个文旅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以进一步激活产业链和资产。张宾强调说:“投资足球俱乐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无论是哪家企业,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在迅速发展,球迷们的消费潜力巨大,这对国家的GDP贡献度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依托其14亿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具有庞大的足球迷群体。这些球迷的消费潜力备受金融界关注。近年来,欧洲五大联赛和豪门俱乐部在中国社交媒体方面活跃,他们上传的精彩进球、默契传球和庆祝瞬间的视频获得了大量点赞。
付费直播的例子,比如张宾提到了付费观赛。他指出付费直播服务正在逐渐得到改善,而观众们也逐渐形成了支付观看体育赛事的消费习惯。马军则回忆起了NBA前任总裁大卫·斯特恩在北京冬天的一次经历。他在中央电视台门口等待,希望能够让中央电视台免费播放NBA比赛。马军提到:“可见中国球迷和中国庞大的市场对他们来说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从2012年的0.60%上升至2020年的1.06%,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度持续增加。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例如,美国的整个体育产业GDP占比为3%。邢海跃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差异。美国是一个肌肉文化,社会更加认可运动员,愿意为他们的表现买单。
国务院于9月2日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出了2035年的目标:将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根据官方预测,到203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达到约4%。
嘉宾一致认为,中国足球环境下的限薪令并不会对发展产生影响。在他们看来,当务之急是要让足球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吸引更多投资人加入。他们认为,通过实现品牌宣传价值,逐渐形成一定的溢价或竞争,可以让这个生意逐渐发展壮大。
“一个真正完整健康的商业运作,前面有一个穿球衣的,背后有成千上万像穿西装的,各种分析师、专业经理人在背后进行强大智力方面的支撑。”马军总结。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