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作为电商第三极,一直没有推出购物车功能的原因,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电子商务日益成熟的今天,购物车体系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配,然而拼多多却没有跟随这个趋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购物车的前世今生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购物车的历史渊源。购物车的概念最初源自于传统的线下零售体系,传统商超会在购物入口处放置购物车,以提供方便的购物体验。购物车的作用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特别是在购买多件商品或大件商品时,它能提升购物的便携性。
在过去(07年之前),淘宝和易趣这两大电商平台并不具备购物车功能。当时,这两家平台的竞争关系非常激烈。根据当时的产品理念,线上商城的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购物体验。因此,简化交易流程以提升转化率是至关重要的。购物车一直以来都是用来方便携带购物商品的,但在当时的虚拟商城体系下,购物车功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逐渐被视为过时的产物而被淘汰。
购物车的概念最初来自淘宝营销团队,此前,淘宝主要依靠简单的折扣促销来推动销售。购物车的引入为淘宝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在线交易带来了真正的订单概念。此举进一步衍生了运费模板(如满N件包邮或满M元包邮)和多样化的促销策略(例如满减、满折、满赠、买M件送N元等)。
二、购物车与拼团的定位
1. 购物车
购物车的核心作用是为在网上商店选购的商品提供一个暂存和整理的空间。购物车允许用户浏览各种商品,将感兴趣的商品放入购物车,并最终决定购买哪些商品。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在确认购买之前对商品进行整理和比较,同时也为购买流程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
购物车的逻辑是为了鼓励用户多买商品以享受优惠,商家会根据单一用户购买的商品数量来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来源于物流成本、包装成本以及商家愿意出让的利润成本,用户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商家愿意出让的利润成本也相应增加。
仅考虑单品售卖成本受商品成本、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影响。
2. 拼团
拼团的概念很简单,也就是通过多人联合购买同一款商品来享受更低的价格。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多人合力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从而获得优惠。
那么这种谈判实力是怎么获得的呢?
你问的是物流成本和包装成本是否有所降低吗?
团购本质上是通过集体购买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从而帮助商家降低获客成本并增加销售量。
这里只考虑获客成本、商品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对单品销售价格的影响。
3. 总结
购物车的核心:抢优惠
购物车的本质是让单个用户一次性购买多件商品,从而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和包装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的议价能力。这种购物方式属于单人购买多件商品的导向型购物,而购物车则成为这一过程的必需工具。
2)拼团的核心:获客
拼团的核心:多个用户一起购买相同商品,使商家通过降低获客成本和提高议价能力实现销售。这种购物模式注重单品多人购买,依靠分享功能而不是购物车。
三、拼多多为什么不做购物车问题的拆解
通过购物车和拼团,我们现在明白这两种业务是不同形式的,并不能兼得。
拼多多是否愿意推出购物车功能,取决于该功能能否为用户和产品带来足够的价值。
根据俞军的产品价值分析公式,用户的产品价值可以表示为新体验与旧体验之差再减去换用成本。
我们认为:产品的价值等于新产品形态的价值减去旧产品形态的价值再减去替换成本。
1. 新产品形态(购物车)价值
1)提高客单价
2018年前,拼多多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了京东。然而,尽管如此,拼多多的整体成交额仍远远落后于京东。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拼多多的客单价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商品特性,拼多多的强势品类是日用百货,该品类整体单价偏低
- 平台商品定价策略是薄利多销,价格压到最低、毛利压到最低就能获得足够强的资源位/流量倾斜
在商品特性和平台定价策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满减等优惠激励玩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台整体客单价,而购物车成为了满减优惠玩法的重要执行载体。
压缩成本,使产品价格更为实惠。
我们前文提到了购物车的本质:购物车实质上是用户购买多件商品,从而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包装成本,并且通过部分利润的让步,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购物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家的成本,从而使商品价格更低。
3)丰富营销玩法
拼多多的营销玩法主要包括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限时秒杀、拼团购物和红包优惠等。在拼多多上,商家可以通过举办限时抢购、推出优惠券和红包、举办拼团活动等多种营销玩法来吸引用户参与购物。这些营销活动能够吸引大量用户,促进商品的销售,并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朋友圈砍价、拉人攒红包、百亿补贴,其特点是这些活动都是由平台自发开展的,缺少了商家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营销。
4)普通拼团的鸡肋性
让我们来谈谈拼多多成交额最大的拼团类型——普通两人团。前文提到拼团的议价能力(优惠)来源于降低商家获客成本(拼团发起人邀请其他人购买同款商品)。目前,普通拼团虽然已失去了获客能力,但是不分享成团率也接近100%。对于用户而言,这只是形式上的拼团,他们不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对于商家来说,也并未降低获客成本。
2. 旧产品形态(拼团)价值
1)拼团的战略性
拼多多的口号是“拼着买,才便宜”,拼团玩法作为拼多多的基石,代表着公司的战略方向,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2)拼团的内涵
如今,拼团活动早已成为购物的主流方式,如同搜索引擎中的百度一样,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便宜”的代名词。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获得了如此高的知名度,岂能轻易放弃呢?
3)拼团及时决策特性
增加购物车中的商品数量,延长购买决策时间,并进行更多的比较和对比。与此相反,拼多多强调价格低廉、即时可用,以减弱挑选比较过程。
商家的商品种类较少,顾客购物车中放入商品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拼多多商家店铺运营策略侧重于快速推出爆款商品,在短时间内创造高销量,以促使供应链优化成本,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商品种类较少,聚焦于特定品类;而淘宝商家店铺运营则更侧重于通过热销商品带动利润,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款式。
因此我得出结论,拼多多店铺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低于淘宝店铺商品的中位数价格。由于没有官方数据支撑,我通过搜索相关关键词并统计了几家店铺的数据来验证这一推断。
可以观察到,拼多多店铺的商品数量远远少于淘宝店铺的商品数量,因此购物车对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除购物之外的途径来解决。
- 如:用户分开下单,导致的多包裹发货问题,可以通过商家后台合并订单/商家erp自行合并订单的方式解决
- 如:分开下单导致的没有满减优惠问题,通过允许商家组套售卖的形式解决
目前对于拼多多来说,新产品形态的价值仍然低于旧产品形态的价值,并且替换成本较高,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出新产品形态。
四、聊一下那些伪购物车
1. 拼多多的收藏夹
据19年上线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收藏夹同时选择多件商品结算购买。有产品同学表示,这实际上就是拼多多的购物车,只是入口设置得比较隐蔽。
购物车的核心是用来凑优惠和鼓励用户多买商品,通过购买多件商品降低部分成本,并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用户选择多件商品进行结算购买,从长远来看可以获得一定的折扣和优惠,而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支出,但总体上还是有所便宜。
并不是取消了,只是减少了操作的复杂度,将多次支付合并为一次支付。
因此,收藏夹支持选择多件商品进行结算购买的作用仅仅是让用户可以将收藏的商品合并支付。
2. 京喜的购物车
京喜也是以拼团为主打,与拼多多竞争。当我打开APP时,惊讶地发现它居然新增了购物车功能。
然而,仔细观察可发现,无论是伪购物车还是拼团业务(拼购商品),其实都只是用于合并支付和收藏。京喜的购物车主要是为了配合京东主站商品的营销目的而设立的。在京东商品部分,支持了满减等促销活动。目前京东主站商品在京喜平台占据着很大比重,这也解释了为何需要设置购物车功能。
作者阿铁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发布了这篇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由于我无法访问互联网上的图片,因此无法提供相关图片。但是,您可以在Unsplash网站上搜索并找到基于CC0协议的免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