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先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今天我们来聊聊黑水虻养殖适合什么人去做,又或者是说你适合养虫吗。
很多人是冲动入局,看了网上很多瞎掰的营销文,头脑一热就投了银行卡余额进来,然后后知后觉,发现处处是坑。所以说项目咨询很重要,有需要找我,有偿服务。
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头三板斧很重要!
买卵是坑,一个行业坑不坑就看卖苗的积不积极。这些人吹得牛皮简直就是母猪上树,一环套一环。几个高中没毕业的天天喊牛逼技术孵化率九成以上,免刮条卵,反正对于他们来说,骗你没商量。可悲的是,还有一堆人前赴后继,生怕别人不卖给他。这该死的爱。
原料不用钱是坑。这又是该死的农民思维,啥都不用钱,一本换万利。你也不动动脑子,零成本的东西值钱吗。不过他们不会这样考虑,他就觉得自己技术值钱。这该死的自恋自大狂。无论是鸡粪、猪粪、餐厨或者其他下脚料,其实都存在各种成本,只不过谁负责这部分成本,这成本有没有核算进养殖成本,大多数人会忽略这个问题,以至于自己陷入僵局。发生一些原料供应链问题,又开始捉急,做事最忌讳疾病乱投医。

场地环保是坑。黑水虻为什么想做大这么难。这第一个坎就把大部分人给抹掉了。也就是说这群喊着处理环保的人压根对环保的概念相当模糊。他们仅有的逻辑思维里,就只剩下我会养虫最牛逼了。场地没有环评报备,项目没有环评审批,工艺没有环评标准,流程没有环评方案,就只会怎么简单怎么来。所以我奉劝一些人不要太嚣张,我就是去拍几个视频到环保局,你所谓的骄傲就会淡然无存。
初级产品是坑。一个企业产品就是一个原料供应,说白了跟卖血差不多。你竭斯底里追求的东西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和企业竞争力。说白了就是个人都能做的事,你费这么大劲干啥。当然这样的定义过于绝对,可能让大家不好受。

那么谁适合养虫呢。
我个人理解,第一种已经上坑的,反正已经是水鱼,不介意的话,继续做吧。学费交够了,想必是要立志把虫卵生产搞起来,控制在自己手上。黑水虻行业生态很糟糕,掐脖子的事尽量不要做。
第二种,靠近高端水产养殖区的,大量现场应用已经告诉我们,养鱼虾用虫子真的可以。而且在湛江茂名一带,已经开始慢慢流行。说明黑水虻在养殖户眼里还是个东西,所以未来发展之路可以。
第三种,有原料供应优势的人,不过要先提醒各位要掂量一下自己。90%亏本的人都是觉得自己原料供应链最成熟。这个问题很有迷惑性,往往也是让很多老板栽跟头的地方。当然目前成熟的地方比如四川,那是搞得风生水起。但是不见得能走多久。
第四种,有销售渠道的人,这部分人基本已经上岸,成为高谈阔论,人设清高,理想远大的二道贩子群体。他们除了不出卖下家老板之外,连自己有时都可以卖给一个公司,然后侃侃而谈什么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谓风光一时无俩。
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事能成,那就意味着我们会忽视很多潜在风险。就比如很多人非常依赖包回收的机制,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就是在于没什么问题的前提是你没有任何付出,对方也并不需要跟你有过多的牵扯。一旦利益链条出现波动,相信受伤的始终是你。又比如你跟餐厨厂大谈阔论的免费供应,如果有人给钱买料,你是不是就会被嗝屁。这种种的风险评估没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养虫看起来不难,结果有事没事天天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自我感动一下又是一大突破。回头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
就这样的坑,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出现。黑水虻养殖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有研究协会有政府项目协会,就是没有养殖协会。主要是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政,或者更多是相互挖墙脚,毕竟都是干同一件事,又没啥本事。这是我承认自己干了不少违心事。但是有什么办法,在人家屋檐下,难不成要上天。没有一个好的生态圈的行业,很难带来新的突破。人都是喜欢禁锢在一个温床内,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内卷效应。这个也是正常,毕竟开发一个客户和挖一个墙脚来看,代价大小不明而喻。
今天流水账唠嗑就这么多了。本人将致力于打造黑水虻养殖生态圈,让每一个志同道合的从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成就一番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