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周围有一位年已7旬的老人,她叫王冬英,上世纪改革开放之际,从农村拖家带口,来汉做生意。经过近四十年的打拼,已为儿子在城里买下120平米的三室两厅,可是年轻时候出来的早,加之社会福利不是十分完善,自己的养老保险一直没有交,是一块心病。现在年纪大了,一直在不停的劳作,加上自己的儿子、媳妇没有什么好的工作,两位老人只有起早贪黑,补贴家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毛病逐步显现。

平时有个伤风脑热,总是在社区门诊看病,这几年由于疫情管控,私人诊所也打道回府,王阿姨为了看自己的“脚根痛”,只得联系已经撤退回仙桃的潘医生。不是潘医生有什么特别的能耐,而是潘医生在早前的二三十年间,一直作为一个家庭医生,守护在自己身边,对于自己的小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加之收费贴心,容易接受。

当然不是说现行的医院条件不行,也不是现行的医院水平不二高,关键是一个人与人的处事方式、说话语气、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由于自己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一个腿疼脚痛的,只有寻求小一点的医院,或者懂得这方面的人去医治。

社区在这方面,要加大关爱的力度,除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义诊,比如测量血压、血糖,组织社区居民免费体检、妇检。还要更多的上门、或电话询问老人的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了,什么风湿、骨病,也要及时发现。如今的社会,老年群体偏多,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疾病困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9010-86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85018612

商梦建站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