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已经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体验过了吗?

龙哥认为现在是人人都可以创作的时代。表达是人们天然的需求,但不小心写的东西很容易被当成公众号的主要内容。
每天写文章并不现实,但是制作视频是可行的。因此,短内容将是微信发力的方向。视频号被视为短内容的表现形式,而公众号则有着重要的使命。
最近微信推出了视频号功能,我尝试了一下,不过我对这个功能还有一些想法或问题。
一、用户期望问题
微信作为一种工具,其产品需要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在过去的版本中,微信的功能预期都是明确的。
朋友圈是朋友们发布动态的地方,在进入时,我们可以通过小红点和好友头像的提示明确知道谁更新了。
朋友圈的入口是社交平台上展示个人动态和朋友互动的重要方式,而好友的头像则是增加了动态内容的可视性和吸引力。这些元素的优化可以提升用户对动态内容的关注和点击。
我经常关注某个公众号。当有更新时,在聊天列表中会显示一个小红点提示,我可以通过点击阅读到更新的第一条信息。
请查看一下,小红点提示显示其他用户正在观看的内容。列表中显示的都是您的好友在观看的内容,这是社交过滤的结果。
为什么要看视频号呢?这一次看与上一次的区别是什么?从0到1重新打造一套关注分发体系吗?
视频号是什么?我应该去了解一下吗?这一次看与上一次的区别是什么?是否要重新创建一个全新的关注分发体系呢?
刚上线时,用户通常受新鲜感和好奇心驱使开始使用产品,但要长期吸引用户则需要依靠其功能特色。微信在命名功能时注重了教育意义,满足了用户的期望。不过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更多是向企业用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难道我们应该把微信的使用定位为消磨时间吗?作为一个工具,微信使用后即可离开。即使不再强调“使用后离开”,把它单独定位为工具的功能(不是社交平台)也显得有些奇怪。
视频号是一种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短视频作品,与其他用户互动和交流。它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用户可能在上面看到的内容和用户体验。
二、视频吸引力问题
我观看了几个视频,但没有找到让我感兴趣的内容。
这里暂时没有小姐姐,可能是因为她们正在忙其他事情。因此,这里的内容可能暂时不能引起您的兴趣。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经过用户行为教育后,人们意识到前几秒的视频内容必须引人注目,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出现了两种常见的做法:一种是启动画面要引人入胜,另一种是启动画面虽然不美,但文字要醒目。
每一个短视频都应该吸引用户继续观看。吸引人们的美景、美女、帅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或者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视频号现在似乎有点过于“正经”了。
另一种短视频玩法是在五环外的朋友圈。抖快实际上已成为了五环外人群的朋友圈,在这里他们可以观看亲朋好友的更新,自我娱乐,其乐融融。
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样,发表文字和图片对于那些住在五环外的人来说成本相当高。而拍摄视频则更为随意,朋友圈上传照片让人释放了拍照的热情,而抖音则释放了人们拍视频的热情。但是从平台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视频号基本上注定了五环外的人很难成为生产者。即使在后期发展中,也只能作为消费者。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受众规模。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抖音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比例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可能早已不再遵循二八原则,之前的“二八原则”可能早就变成了“五五开”。
如果与朋友一起创作视频,就会与朋友圈和发布视频的特点不协调,有些不合适。
觉得微信内容管理挺有挑战性的。在管控内容的同时,也要确保保留特色。特色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而用户预期的功能就是他们的心智。微信作为微信,需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保持真诚和正直,传播美好和正能量,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我们应该怀着期待的态度来面对意外的情况。
三、关注还是推荐
微信至今还没有引入推荐算法的功能,而视频号则必须依靠推荐算法来推送内容。
公众号虽然没有推荐功能,但它很巧妙。公众号本身是关注列表,推荐主要依赖于社交关系链。用户可以通过在朋友圈等空间内看到分享链接、产生兴趣并关注公众号来完成这一系列操作。此外,公众号并不滥用推荐功能,从未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公众号。
毕竟一个推荐号码是不科学的。号码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客观的号码可以被数字化定义和关联推荐,而主观的推荐就有问题。
两个号的相似性可以定义为它们在提供的服务或功能上的重叠程度。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号都提供相似的服务或功能,它们被视为相似。同时,在其中一个号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仅保留其中的一个号。然而,对于某些类型的服务,用户可能会需要多个号,例如提供不同种类笑话的号。
所以,只有基于内容的推荐才是合理的。而公众号是依靠用户关注来推荐内容,这是基于文章内容的推荐。视频号作为推荐流,也同样是依托社交关系吗?这是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有趣的是,朋友圈上有一些分享引起了我的关注,其中一部分需要前往公众号查看推送(被动方式),而另一部分则需要前往视频号观看更新(主动方式)。
分享和点赞的比例太低,表现出公众号的传播效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用户浏览、点赞和分享的比例不够均衡,需要提高分享的转化率。公众号的成果是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来的。
试试推荐算法?
视频号的关注和推荐是共享一个列表,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推送时会根据用户的关注情况进行加权处理。
既然这是一个列表,为何还要关心呢?
推送的终极形态是不需要用户手动关注。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自动进行推送,包括用户感兴趣的和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做省去了很多功能,比如“我的关注”和“关注的动态”。
不要追求也是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就像对于“摇一摇”的信赖一样,实现极简,无可超越。
四、内容还是互动
重要的是内容,还是互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我看来,内容和互动同样重要。优质的内容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传递信息,而良好的互动则能够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内容更具吸引力。因此,内容和互动应该同等重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丰富有趣的体验。
抖音因其刷下一条视频的沉浸体验而闻名,而快手则因其社区互动功能而受到关注。
在浏览视频号的时候,用户可以同时看到所有人的点赞和评论,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回复和点赞互动。这种互动方式打破了微信的第四面墙。视频号注重内容,重点在于互动所带来的价值。需要从目标的角度思考这个价值。视频号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短内容平台,让短内容创作者在微信生态系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创作者和平台的双赢。这其中包括各大网红和MCN等,他们专门制作短内容,但公众号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视频号的首要目标是让用户与视频号进行互动,因为只有互动才能帮助创作者获得更多粉丝。有粉丝就意味着有价值,这也能激励创作者的创作动力。(点赞可以被重新定义为“在看”,粉丝也可以被重新定义为“感兴趣”,且不一定是关注者的数量。)
您是在问视频号是不是要通过让用户互动来打造一个社区氛围,以及如何让社交圈子发挥作用?视频号可以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来建立社区氛围,例如通过点赞、评论和分享视频来增加互动性。对于社交圈子,可以通过推荐关注感兴趣的用户或者创建内容主题标签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扩大社交圈子,促进用户之间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视频中公开展现,反映了视频的热度和话题性。然而,在视频发布初期,热度和话题应当符合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增长阶段。
年幼的孩子只关心事情是对是错,而成年人常常考虑事情的利弊。或许在视频平台上忽略社交关系会更有益。
五、微信是一个平台
微信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抖音是一个以短视频内容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
抖音和快手都是视频分享平台,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点。在抖音上,用户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舞台表演,而在快手上,用户更倾向于展现真实生活和自然状态。视频号可能会朝着类似B站的发展方向发展,但和抖音不同,B站和抖音并不是同一类型的平台,因此用B站对抗抖音并不现实。
UP主和关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在两个不同的位面上,一个是公共的,一个是私人的。充电和打赏也呈现出类似的关系,前者是一种鼓励,而后者则是一种撩。
现在不是2021年,视频号无法缓慢生长。
该文章最初是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上首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