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走过14个年头,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已经是“老朋友”。每年这时候,流量迸发、交易刷新,都是固定环节。今年尽管大促还未结束,但类似情景已经出现。

主场作战的阿里,第一波售卖开售1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3000多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出现翻倍增长。京东开卖首日,售出商品量高达5.5亿,每秒用户的峰值和去年相比,增长了62%。
还有特卖电商唯品会,同样是开卖首小时,户外装备、运动服饰、美妆、母婴童装、家居家电等多个领域也迎来猛增,多个细分类目实现倍数级增长……
依旧火热的氛围总让人感觉,一如往年双十一没多大变化。但实际上,一些巨变正在悄悄发生。

首先,尽管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但理性已经成为了购物主旋律。过去大买特买、大囤特囤的购物场景,眼下年轻人圈子里似乎很少出现。此外,他们还掀起对比消费热潮,手机里的购物app一改过去单一状况,天猫京东唯品会通通都要安装。
“今年双十一,比往年还更忙。天猫京东唯品会拉通比价,只选最便宜的那一款”作为连续多年深度参与“双11”的资深网购达人,90后莉莉说道:“需求仍在,但确实更加理性了。”
其次,大促玩法一年比一年复杂的趋势正在逆转,促销规则向初心靠拢,上演玩法“降级”。前几天有媒体还专门报道了这件事。天猫不再拉长战线,将活动开启时间延后4天,0点开抢的设定也被改变,消费者集体变身“晚8人”……

京东则取消多种品类券,仅分双档位。唯品会还更进一步,除跟进改变大促设定之外,甚至连预售、满减、凑单、游戏统统没有,直接放价,“一步到位”给消费者最大优惠。平台和品牌方叠加让利,5000+大牌价格比3折还低。
最后,物流体验上演全面升级。“您的快递已到达!”蹲守“双11”付尾款的李小姐表示,仅一天时间,物流信息提示新买的物品已经到达附近快递点了。
可以说,今年双十一,快递量激增带来的物流缓慢得到了极大缓解,背后离不开电商玩家们的深度布局。

京东全链路服务投入同比增加50%;天猫紧急招聘了10万临时工;唯品会则是在商家端和消费端同时发力,一手组建专配物流,一手拉起顺丰加码物流效率,同时保障上门退换系列服务更方便……
双十一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主办方都在深刻发生着变化,这些新现象、新变化,本身又将推动着大促继续向前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双十一这个“老朋友”还会焕发更多新生机。
